今天是禮拜五,接下來要迎接開始新生訓練以後的第一個週末(不過其實也只有休一天禮拜六)。今天去的地方是另一個運動去的地方是另一個運動中心(其實我不知道當地怎麼說這些地方,不過就我看起來我覺得都稱為運動中心似乎沒問題),靠近楊厝港(Yio CHi Kang)地鐵站。這邊的氣氛比較不像國家體育場,比較接近前幾天去的植物園那邊,就是各種運動場地,沒有巨蛋也沒有mall。
今天這團有些相當有程度的人,一問之下聽說是有在打業餘的沙排球隊。有一位跟我聊天的球友是當地人,打球相當聰明,感覺有點像在台灣會遇到的那種很有經驗的校隊選手,他說是在中學練的球。不過我聽星式英文還是有點吃力,大概聊了一下這邊的排球生態還有比賽等等,沒有全部聽懂他在說什麼。沙地感覺是一個很好用來檢驗關於移動跟跳躍動作的地方;重心只要一個沒調整好,馬上就跳不起來,更不要說防守的時候不預先準備,等球打出來才移動,根本不可能碰到。希望以後正式上工以後還有時間多摸一下沙灘排球啊。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生活] 新加坡 DAY 008
今天下班以後的行程仍然是體育場,不過這次是要來跑步。走出體育場捷運站,往跟沙排和mall相反的方向走,就是室外田徑場。走到這邊的時候發現這邊有些帳篷,好像是在辦什麼活動。旁邊的人感覺都是一個教練配幾個選手的模式在行動,而且衣服或外套上面都是各國的國旗!還不是只有新加坡的而已!正在研究這邊是不是適逢什麼比賽被當作練習場地的同時,下雨了……只好去體育場的另一邊亂晃。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生活] 新加坡 DAY 007
不知不覺來這邊快要一個禮拜,完全沒想到七天會有五天有打球的行程。今天是去新加坡的國家體育場,捷運站就叫做體育場(Staduim)。這邊就是加強版的小巨蛋,根據我走馬看花的觀察,有一個主球場,裡面主要是一個足球場,但是就像小巨蛋裡面有藏健身房一樣,它們的主場館裡面也有別的東西,似乎也有室內排球場可以用。同時這裡還有國立體育圖書館、體育博物館等等,應該就是這個國家的體育中心。同時照例也有mall,當然主要的內容就是運動相關的器材、服飾、健身房等等,不過當然也有很多跟運動無關的商店,比較特別的是在一樓的中心有一個攀岩場,從B2延伸到三樓。
今天是來打沙灘排球。有點類似新店的陽光運動中心。由於今天的人比較少,而且一邊只有四個人,所以必須比較認真移動。距離上次打沙灘排球的時間應該可以用年來計算,幾乎已經忘記在沙上跑跳是如此累人,特別是這個場地的沙子比起聖淘沙海灘又更軟,後來實在有點喘。不過球友告訴我這裡有跑道可以用,似乎有比較近的場地可以做有氧的訓練了。
今天是來打沙灘排球。有點類似新店的陽光運動中心。由於今天的人比較少,而且一邊只有四個人,所以必須比較認真移動。距離上次打沙灘排球的時間應該可以用年來計算,幾乎已經忘記在沙上跑跳是如此累人,特別是這個場地的沙子比起聖淘沙海灘又更軟,後來實在有點喘。不過球友告訴我這裡有跑道可以用,似乎有比較近的場地可以做有氧的訓練了。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生活] 新加坡 DAY 006
今天晚上造訪的場地是CCAB,我不知道全名是什麼,不過總之有一點像是運動中心,有很多不同的場地。室外場地有網球場、田徑場,還有排球跟籃球場,看到一些不曉得是什麼學校或地區的社團或代表隊在這裡訓練。根據球友提供的訊息,旁邊那棟我們今天不會進去的建築裡面,好像還有多功能球場。這個場地在所謂的植物園站(我不知道真正的植物園是不是真的在旁邊,看起來有點像),周圍的景色有點像是近郊的感覺。
今天這團比起昨天是又更歡樂了一點,打起球來是沒什麼壓力。不過也許是心理建設有做足,基本上沒有露出在台灣時的壞脾氣,反而比較會去仔細思考自己可能的不足。要離開的時候突然發現旁邊那棟建築其實是教育部。不曉得室內場地是不是就在裡面!
對了,這邊的人打球很愛拍照XD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生活] 新加坡 DAY 005
今天正式開始成為新加坡True Fitness的員工,早上先去總公司簽約、按指紋(未來當打卡用),以及講解公司的組織、福利和薪資等制度,接著就由各會館的經理帶開到各自所屬的據點。下午大家集中到新達城(Suntec City Mall)的會館,也就是我所在的這間一起上課。由於一下度,一起上課的還有一些來自新加坡和印度等其他國家的夥伴,所以一開始大家花了一些時間自我介紹,接著就由教官介紹了一下這家公司的教練可能的發展等等,也是一些跟公司營運有關的基本概念,接著就下課,明天繼續。第一天的內容知道了業績的計算方式,比較令人的擔心的是我個人的體格看起來似乎實在有點單薄,幾個有彼此介紹名字的主管還有上課的教官都有問我有沒有在健身、有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知識等等,覺得有點氣餒。對於這件事情感到滿焦慮的,希望訓練期間的重訓可以趕快稍微補齊這方面的缺陷。這個問題困擾我有點大,讓我開始擔心在這邊有沒有辦法生存下去。
晚上應另一個團的邀約到法國語言學校(French Language School)的球場打球。今天這個場地的見聞就格外有趣了。這邊大致上也是一群看起來像中學校隊的人和他們的朋友,不過是現役中學校隊,不是昨天遇到的長期校友。這邊程度最好的是兩個菲律賓人,一個是練沙排的,另一個似乎似乎在菲律賓打過某個聯賽--我聽不是很懂跟我聊的球友的星式英文,不過大致上似乎是這樣。而年輕人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年輕人,總是想要大力把球操下去,而且心情容易受影響。看到這些人感覺有點像在台灣的球場看到那些年輕的學弟,感覺有種說不出的有趣。對了,這邊的飲水機仍然是舊式按壓型,看來這應該是現在新加坡體育館的標準配備。
晚上應另一個團的邀約到法國語言學校(French Language School)的球場打球。今天這個場地的見聞就格外有趣了。這邊大致上也是一群看起來像中學校隊的人和他們的朋友,不過是現役中學校隊,不是昨天遇到的長期校友。這邊程度最好的是兩個菲律賓人,一個是練沙排的,另一個似乎似乎在菲律賓打過某個聯賽--我聽不是很懂跟我聊的球友的星式英文,不過大致上似乎是這樣。而年輕人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年輕人,總是想要大力把球操下去,而且心情容易受影響。看到這些人感覺有點像在台灣的球場看到那些年輕的學弟,感覺有種說不出的有趣。對了,這邊的飲水機仍然是舊式按壓型,看來這應該是現在新加坡體育館的標準配備。
[生活] 新加坡 DAY 004
第四天的行程也是打球,是之前在臉書社團貼文詢問哪裡有球團時收到的邀請。地點在某個國中的室內球館。這邊排球的生態跟台北有點像,有些像這樣的社團會找有球館且可以開放租借的地方,然後每週公告借到的時間,讓大家參加,有缺也可以帶朋友來。這一團主要的核心是邀請我來的先生,他中學時的隊友,加上可能像我這樣被帶來插花的朋友,另外也有團員的兒女,有點像是以前在中研院的感覺,屬於年齡層集中在中年的球團。有一位講話聽起來來自中國大陸的先生,跟我說新加坡這邊每年有四十歲以上的比賽,台灣也都會有人來參加,程度相當好。該不會是說以前在台大常常一起打球那群大叔吧!!
有趣的是,新加坡這邊管理室內場地的觀念比起台灣要隨性,基本上沒有禁止飲食,所以我看到有小孩子帶有餡料的麵包在旁邊吃,而球團也有買氣泡運動飲料。我記得在台灣參加過的團,基本上室內場地都是禁止飲食的,大家基本上也都會自律。新加坡在這個問題的想法比較務實,不要把場地弄髒就好,而台灣則是偏向從頭根除這種可能。另外,新加坡體育館的飲水機是在台灣比較舊式那種有兩個地方可以按,分別會往上噴用來對嘴和往下倒用來裝水的那種。現在台灣的體育館好像都是裝電子式的,還會附上定期水質檢驗的憑證。不曉得新加坡這裡是公家機關維護場地的信用非常好,還是大家沒有監測水質的觀念。比較起來台灣一直以來有點媒體治國的現象,讓一般民眾對生活上很多事情充滿懷疑(例如飲水機的水質),或許因此催生很多在其他地方沒有的制度,保護民眾跟消費者,不過這樣一來人們對生活的想法也越來越複雜,不曉得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生活] 新加坡 DAY 003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下午的沙灘排球,人員一樣是昨天下午的三人組。首先在捷運港灣站(BarbourFront)見面,然後在上面的Vivo City亂繞了一下,最後隨便吃了午餐,好不容易找到通往聖淘沙的輕軌列車。
輕軌列車坐到終點站(其實整條線也只有四站)海灘站(Beach)。首先到南側的Tanjong Beach。這裡的沙灘還算乾淨,在一進去沒多遠的地方看到一個沙排場,剛好有幾個外國旅客在玩沙排。雖然這些人看起來不像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定期社團,不過看起來裡面的場地要走滿遠的,就直接加入他們。觀光客團本來就不太能期待打得太有趣,不過這群老外算是有在認真試著把球打起來的觀光客,意外地還算有趣。
接著差不多到了四點,也就是本來在Facebook上面回應我的文章邀請我加入的社團的時間,於是就往北側的Siloso Beach移動。Siloso Beach看起來比較大(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走得比較深,所以看到的東西當然比較多),中間有觀光客聚集的海濱吧台、躺椅、四方餐亭,完全就是以前在電影上看到的那種南洋海灘情景!在其中一個吧台前面還有人正在佈置準備婚禮。
走到海灘的最裡面,完全被各種族裔的青年和青少年佔據,差不多都是類似我們這種運動團。這裡流行的運動包括沙灘足球、沙灘排球、沙灘橄欖球、飛盤等等,場地都是各團各自準備,像是打沙排的人就會自己帶竿子、網和線去架場地。在我停留期間就看到很多人在架網。
這團的程度就滿有趣的。我在裡面算技術比較好的,還有一個德國人、幾個中國人看起來也是頗有經驗。其他人感覺可能是在這邊慢慢累積出一些球感。這邊打球感覺比較隨性,對一些規則的細節不太在意,也許主要還是社交性質比較濃厚吧。身為一個第一次到訪的陌生人,我算是受到滿熱情的歡迎,跟一些人聊了一下打球的經歷等等簡單的事情。在異鄉能夠一種興趣融入一群人裡面,真的一個特別又有趣的經驗。
回程的時候,經過一個大型的風雨看台,有感覺像是大學生迎新的活動。跟整個下午都在游泳的兩位朋友討論了一下,不同區段的海灘聚集完全不同的族群,家庭、外國(主要是白人)觀光客、青少年彼此涇渭分明,似乎還是說明了這裡在經濟和種族上仍然有相當清楚的區分。
今天最後的行程就是牛車水(Chinatown)。吃了落地以後不曉得第幾頓燒臘,然後就在裡面隨意晃晃。不得不說這裡被稱為中國城,整個佈置的風格就是…很中國,雖然我覺得實際上那種中式庶民文化的氣氛還沒有武吉士這邊的市場地道,不過逛起來還是很有趣,特別是對於第一次看到逛街的地方上面有雨棚還有巨型風扇的我來說,算開了眼界。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生活] 新加坡 DAY 002
在新加坡的第二天,早上起床以後,用完早餐就趕著去診所體檢。體檢的項目包括:視力檢查、身高體重、胸部X光、驗血、驗尿、問診。診所相當小,要體檢的人相當多,裡面的工作人員都相當不耐煩,與其說是態度惡劣,不如說是頤指氣使。同行的夥伴Nate指出,實際上現場的狀況是可以藉由妥善地設計動線來改善,但他們不這麼做,任由場面變得混亂,再把怒氣發洩在病人身上,是非常不理性的作法。從目前面對人力仲介和體檢診所的經驗看來,新加坡在我心中的形象變得很奇怪,一方面有嚴謹的法律、乾淨整齊的市容,然而另一方面對於工作卻顯得相當散漫而缺乏計畫。讓我想到後來Nate的朋友在吃飯的時候說的話:「新加坡的犯罪率低,說到底不過是因為法律太過嚴格」。或許,新加坡成功的地方在於藉由嚴謹的制度打造出井然有序的社會結構,然而這種秩序並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與民間的活力很好地互相結合,所以才有這種奇特的文化吧。
下午跟房東見面,正式遷入在這裡的租屋處。我的住處在「百勝(Bras Basah)」捷運站旁邊,後來室友告訴我,我才知道正對面就是新加坡藝術學院(因為面向我住處這一面實際上是一個小型商場和food court)。這個區域似乎是新加坡的精華地段,而這裡的街道看起來也反映出新加坡是個一條街一個國度的小世界。新加坡藝術學院這一個街區同時也是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總之算是藝文區,然而過一個對街就可以走到觀音廟,觀音廟旁邊是一個傳統市場,主要賣餐點、乾糧和一些洋貨,活脫就是擴大版的南門市場。但是再過一個馬路,馬上就是一個走年輕路線的商場,氣氛有點像台北的萬年大樓。從百勝站走到武吉士(Bugis)站的這條連線上,不過兩三個街區,有種一下子就從實踐大學走過行天宮、西門町,再跑到東區的感覺,非常神奇。
半夜有點餓,出來亂晃,看到「MYST」似乎剛剛打烊,有很多很年輕的男女在走廊聊天,算是為今天劃下一個有趣的句點。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生活] 新加坡 DAY 001
從中正機場到樟宜機場,四個半小時的航程,空間體驗實際上和從台北坐車到高雄差不多。
出發前學長告訴我,新加坡的建築一看就很有威權國家的感覺,我是親眼看到才明白怎麼回事。這裡的住宅幾乎都是統一由政府興建。根據當地仲介的描述,有些地區還會定期由政府安排遷移和改建,包括某些由私人購買的住宅也是。新加坡的街道乾淨整齊,原因之一或許正是因為大部分的建築都在統一的規劃下設計和建造。以一個台北人的觀點,我總覺得這樣的建築風格確實是相當整齊清爽,但是卻有點太過整齊了,這個城市似乎直接用街道的景觀在展現著國家的力量在這裡是多麼強大。
來之前素聞新加坡的商店打烊的時間都比較早,但是不知道公司安排的住宿點這邊,是不是屬於在夜間比較活躍的區域,有很多從外面看不到店內狀況的KTV跟SPA,甚至小吃店也還有在營業(大約十點半左右)。附近有間超市,逛了一下,發現從食物到生活用品,所有的東西只有酒類明顯貴出台北一截(是真的很大一截),其他東西大致上與台北相仿,甚至有很多品項是較為便宜,,有些價差還頗大--例如礦泉水在這裡可以買到三瓶一塊錢(今天的匯率是22),還有像是現在在台北變得很貴的零食、巧克力等等也特別明顯。
最後要提的是,今天的晚餐是剪刀剪咖哩,據說算是有名的店。走的是南洋風格,不過味道完全是台灣人可以接受的,至少本團七個人都說好吃。這裡點菜的方式有點像是比較精細的自助餐,店裡面提供十幾種配菜,包括雞排、豬排、蛋等等,各有標價。我點了一塊雞排、兩顆蝦球,加上一顆蛋,總共4.9元,大致上跟台北的一頓自助餐差不多;飲料則是一杯2點多塊,大致上是台北的手搖茶店的水準。雖說目前為止接觸到的大部分消費都跟台北相差不大,不過新加坡的薪資大致上比台北高一些,只能說相比之下生活在台北似乎要比在這邊辛苦一些。
出發前學長告訴我,新加坡的建築一看就很有威權國家的感覺,我是親眼看到才明白怎麼回事。這裡的住宅幾乎都是統一由政府興建。根據當地仲介的描述,有些地區還會定期由政府安排遷移和改建,包括某些由私人購買的住宅也是。新加坡的街道乾淨整齊,原因之一或許正是因為大部分的建築都在統一的規劃下設計和建造。以一個台北人的觀點,我總覺得這樣的建築風格確實是相當整齊清爽,但是卻有點太過整齊了,這個城市似乎直接用街道的景觀在展現著國家的力量在這裡是多麼強大。
來之前素聞新加坡的商店打烊的時間都比較早,但是不知道公司安排的住宿點這邊,是不是屬於在夜間比較活躍的區域,有很多從外面看不到店內狀況的KTV跟SPA,甚至小吃店也還有在營業(大約十點半左右)。附近有間超市,逛了一下,發現從食物到生活用品,所有的東西只有酒類明顯貴出台北一截(是真的很大一截),其他東西大致上與台北相仿,甚至有很多品項是較為便宜,,有些價差還頗大--例如礦泉水在這裡可以買到三瓶一塊錢(今天的匯率是22),還有像是現在在台北變得很貴的零食、巧克力等等也特別明顯。
最後要提的是,今天的晚餐是剪刀剪咖哩,據說算是有名的店。走的是南洋風格,不過味道完全是台灣人可以接受的,至少本團七個人都說好吃。這裡點菜的方式有點像是比較精細的自助餐,店裡面提供十幾種配菜,包括雞排、豬排、蛋等等,各有標價。我點了一塊雞排、兩顆蝦球,加上一顆蛋,總共4.9元,大致上跟台北的一頓自助餐差不多;飲料則是一杯2點多塊,大致上是台北的手搖茶店的水準。雖說目前為止接觸到的大部分消費都跟台北相差不大,不過新加坡的薪資大致上比台北高一些,只能說相比之下生活在台北似乎要比在這邊辛苦一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