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也打了快兩個禮拜的球,這邊的球場文化跟台灣真的有不少差異。
首先是新加坡不像台灣有很多免費的室外場地,會變成大家在固定的時間會自動聚集的野場名勝。可能是因為學校都沒開放,而運動中心那類的場地通通要事先登記跟繳費,包括室外場地(這裡以我去過的CCAB為例,室外場地是跟室內一樣,到了有借場的時間阿伯才會來架)。目前我遇過免費的場地只有聖淘沙的沙排,因為東西都是大家自己帶去架,另外還有體育場的沙排場,不過體育場的場地晚上平常好像常常沒人用,幾次去看到都是空的,感覺非常可惜……總之這邊沒有像什麼假日去台大報play4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要認識那些會去借場地的社團的人,透過對方的邀請才會有知道有場地可以打球的資訊。也可能是因為這邊場地都是每週開放借下週的場,而且一次只能借一塊,所以也不流行像現在實踐那種一季一季的大社團,都是同一個團的人自己在Whatsapp群組裡面統計人數。
 |
大概就是這樣統計,主揪會貼出場館資訊,
要打的人自己在底下複製貼上,然後補上自己的名字 |
以現場的情況來說,大家一到就會先依照人數分成1234隊,然後就照數字排列組合打下去,這邊完全不流行勝隊留下敗隊休息或兩勝下之類的打法,可能跟都是社團自己借場有關係。我目前遇過唯一的例外是我在聖淘沙參加的沙排團。可能是因為在沙排場地大家會來來去去,而且感覺大家休息跟喝啤酒的意願很高,所以差不多就是想打的人就上去。這裡很多團會打21分,比較快,而有些團打25分。
 |
21分結束 |
 |
每一場完都會握手,是台灣沒有的習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