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電影] 與森林共舞


  --
   
                  以前忘了看哪部電影,結局的時候女主角說「亞里斯多德說所有故事的主題可以歸類成兩種。我必須反對他,因為所有的故事其實都是關於尋找自我」。毛克利身為一個在叢林中長大的人類,註定要踏上這樣一段發現自己的旅途。

                  作為一個人類,毛克利始終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面對自己在叢林中與眾不同的天賦。人類的肉體與其他動物相比是極其緩慢而脆弱,然而卻有使用工具與策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能夠操縱叢林中最令人畏懼的「紅花」,這點使人類在叢林中有了強大的競爭力。毛克利先是在早年的教育中被禁止使用這些「技倆」,然而卻在稍後的旅途中證明了這些技能對於在叢林生活的夥伴而言可以是無害甚至有益的。稍後他甚至面對了誘惑──是否要靠著他的天賦與巨猿一起統治叢林,而最後他經歷了失控以及自我的重新發現。

                  毛克利驅使紅花的能力很像天行者家族的原力潛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和朋友謀生,另一方面卻也有著黑暗面──它引發黑暗勢力的覬覦,同時有著失控的潛在危險。有著天賦的人必須小心地選擇自己的道路,才能避免自己和身邊的人落入黑暗與毀滅。毛克利和天行者父子一樣,都面對過誘惑以及瘋狂的憤怒,確實也對他所愛的叢林造成了一些傷害(引發了大火),然而他比起達思維德要幸運得多,他身邊有許多夥伴,而這些夥伴的信任與愛最終讓他找到了自我。

                  我覺得這部片子有趣的地方在於,就一個成長與自我追尋的故事而言,毛克利的旅途不僅僅屬於他自己,同時也涉及與改變了他身邊的其他人(或者該說其他動物)。在他與老虎最後的戰鬥中,他忠實的狼群選擇站在他的一邊,而一直教導他隱藏自己人類天賦的黑豹則告訴他「以人類的方式戰鬥」。正是這句話完成了毛克利的追尋的最後一里路,而同時它也昭示了這位導師在這段旅程中的改變。我個人認為可以看到一個導師型的角色在故事中改變或者說成長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一件事,或許是因為這表示主角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真正處於一個溝通的過程,最後能夠與身邊的人達成一個真正的和解。

                毛克利比《變形記》的主角要幸運得多,他有很好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天賦是有益無害的,並且最後能夠持續得到朋友們的信任,沒有只因為人類的身份就受到排擠,而是作為「毛克利」獲得保護。雖然說藉由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勾搭上象群有種攀龍附鳳的感覺,不過畢竟溝通在某種層面上就是要用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我想或許在這段經歷上我們就姑且羨慕一下毛克利的好運吧。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有些地方可能是因為我沒看過《森林王子》的原著跟前一部動畫片,我是不太能理解。史嘉雷嬌韓森配音的巨蛇戲份感覺好像塞得有點勉強,有種為了出場而出場的感覺。而名字跟某個超能力者很像的狼群首領退場得有點唐突啊,是向某部剛剛新一季再開的影集致敬嗎?老虎半夜對小狼們的耳語最後什麼效果都沒有,有點令人失望(雖然考慮到片長,可能確實也沒時間再放別的轉折了,或許可以剪到剩下老虎用手掌擋住小狼的鏡頭就好了吧?)。

                  我寫文章之前上網稍微看了幾篇別人寫的文章,有人說原著裡面有一些影射人類社會的東西被剪掉了。我沒看過原著,但是我覺得以《與森林共舞》的文本來說這似乎不是個問題,我認為負責改編的人會說他們想把主題聚焦在毛克利的自我認同和探索上,而就這點來說我覺得這一片是還滿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與森林共舞》除了跟星際大戰一樣,討論了如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跟能力這些問題,或許還可以讓人進一步去考慮一些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樣的議題。

                  最後忍不住要補上不負責任眉批,我覺得這片對我來說有點像是獅子王+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啊XD
                  然後到底要不要把毛克利爬上牛背的畫面連到保羅初次騎上沙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