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小說] 《阿基里斯之歌》


人們來看他的墳墓。有些人遠遠地觀看,彷彿害怕他的鬼魂將會出來挑戰他們。其他人則站在基座,看著墓石上雕刻的生平事蹟。這些石雕雖然完成得倉促,卻相當清晰。阿基里斯殺死門農、海克特、潘特希勒亞。他的事蹟只有殺戮,別無其他。這或許應該是皮魯斯墳墓的樣子,但阿基里斯會希望世人對他的回憶僅是如此?
~《阿基里斯之歌》,367
--
        阿基里斯在《伊立亞德》與《奧德賽》當中,除了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到底留下了什麼樣的形象,讓他配稱為希臘第一英雄?一張死在他手下的特洛伊英雄名單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嗎?我有點懷疑。顯然瑪德琳米勒筆下的帕特羅克洛斯也有同樣的疑問。

       也許是因為作者是女性的關係,這本書試圖描繪出這位英雄在戰場之外人性的那一面,並且進一步提出這樣的問題:充滿毀滅與充滿愛的生命,哪種更值得推崇?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觀點似乎是著眼於前者的,那是一種主張人應該在戰場上倒下以證明自己勇氣的男性觀點,然而本書卻提出另一種可能,那是選擇與愛人相守的女性觀點;她並且藉由帕特羅克洛斯的口來質疑前一種觀點,如果一個人的一生以帶來死亡和毀滅為主要的內容,那麼到底憑什麼受到人們的尊敬與傳頌?阿基里斯出發前面臨的選擇題,在這本書再一次被以一種具體而充滿批判的方式重新提出,而這一次我們或許有理由重新檢視他本人最後做出的決定。我其實不確定在這裡用男性和女性來修飾兩種觀點的差異,但是衝著作者本身的性別,我不由自主地這麼想就是了。

       不過,說起來有些弔詭,雖然我們時常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試著去反省阿基里斯的問題,然而要不是阿基里斯參戰了,使得他的故事得以流傳至今,或許我們今天根本就不會有得以在希臘神話的故事中思考這個問題的機會。某方面來說阿基里斯流芳百世的目的達成了,然而是以一種他本人沒想過的方式,但這種看待他的方式卻暗示他應該做出另一個會使他的名字埋沒在歷史中的選擇。這似乎有點像是某種形式的祖父悖論。因此,話說回來,無論這本身提出的思考再怎麼有趣,在談到阿基里斯的生平時,畢竟是當代的作者杜撰的,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我們在這本書的閱讀經歷是批判古希臘的價值觀,不如說是在試著尋找自己的價值觀。

        我覺得在台灣找得到的希臘神話再創作不是很多,但是有兩本女作家的小說被翻成中文,讀起來都非常有趣。一本是大塊文化出版的《潘妮洛普》,另一本就是馬可孛羅出版的《阿基里斯之歌》。也許正是因為作者是女生的關係,這些作品都帶給我們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觀點來進入希臘神話的故事,很值得一讀。此外,《阿基里斯之歌》的作者對於書中人物的故事有些研究,這些內容以精簡的陳述放在書末,我覺得對於對希臘神話有興趣的人來說,是相當有意思的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